一、历史
我院骨伤学科由我国著名骨伤科学家梁克玉教授为首的老一辈专家创立于20世纪70年代初。“九五”期间成为“省级重点学科”后,学科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2003年成为博士学位授予点。
二、技术力量
目前学科共有技术人员(含附院骨科)20余人,其中正高职7人,副高职13人,其中有硕士学位者18人,有博士学位者5人。
三、研究方向
(1)脊柱脊髓损伤研究
从事本方向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已历时30多年。从脊柱脊髓损伤的实验动物模型建立开始,探索中西医药结合防治脊柱脊髓损伤的有效方法,共完成省局级课题8项,期中获省级科技奖2项。如“补阳还五汤治疗脊髓损伤”的实验与临床、“督脉电针”及“外置电场治疗脊髓损伤”、“手法整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脊柱骨折脱位”、“垫枕练功法治疗腰椎压缩性骨折”、“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等分别达到国际或国内领先水平。同时,根据中医“煨脓长肉”、“去腐生新”的理论,整理、发掘和提高了中药“拔毒生肌散”、“生肌橡皮膏”等中药外用剂应用于临床截瘫病人压疮换药,整理总结了中西医结合特色的截瘫病人膀胱功能康复的系统方法,建立“自主膀胱”,防止泌尿系感染与肾功能损害,大大提高了临床疗效。所研制的治疗仪器批量生产,在省内外推广应用;药品在院内长期应用。
(2)骨与关节创伤研究
从事本方向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已历时30多年。根据长期临床实践,在制成标准化骨折动物模型基础上,分别采用不同方剂及设计自制仪器,进行治疗观察。以先进的客观量化指标评价其治疗效果,共完成省级课题4项,其中获省级奖2项,如“直流电治疗骨不连”、“电磁场治疗骨折不连”、“中药治疗骨不连”等。形成了批量生产的仪器和药品,成果返回临床治疗了大批经久不愈的骨不连病人,(包括一位来自新疆长达29年骨不连的病人)。近年来,对中医传统的手法整复与小夹板技术进行了深入发掘、整理研究,并立题探讨小夹板对骨折愈合促进作用的机理与最佳“微动”的量化研究。出版了专著《骨折愈合学》及《骨伤科外固定疗法》,在省内外学术界有较大影响。
(3)老年性骨关节病研究
本方向研究始于近年。根据中医“肾主骨”、“肝主筋”理论,以活血化瘀、强筋壮骨、培本扶正的科研思路设计科研方案,以中药为主,实验研究与临床研究相结合。采用国内外公认的客观、量化指标进行疗效评估。已获得4项成果,其中1项(中药序贯疗法防治骨质疏松症)获省科技进步奖,在我省率先开辟了应用现代高新技术手段开发应用中药防治老年性骨关节病的新思路。
(4)软组织损伤研究
本方向的临床研究和观察已历时30多年。近10多年来,在临床经验总结基础上进行实验研究,采用学术界公认的客观指标,对疗效进行评价,共完成相关省级课题6项,其中获奖3项。本方向研究以发掘、整理与提高传统中医骨伤科的手法治疗软组织损伤及内外用药两大特色技术为研究特色。研究成果返回到临床实际工作中去,促进临床疗效的提高,已整理形成了系统的手法治伤技术和系列的伤科外用药剂(敷、贴、洗、烫、蒸(熏)、膏、丹、丸、散、汤)。
四、主要科研成果:
学科成员在上述四个长期稳定的研究方向上,已完成省级科研项目30余项,获省级科研奖18项。
五、教学:
每年招收骨伤专业五年制本科生1个班(50~60名),七年制本硕连读生1个班(50~60人)。招收硕士研究生十几名,博士研究生3~5名,留学生5~7名(含硕、博)。